
当下,我们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对许多科创型的中小微企业来说,知识产权已然成为企业的生命线。如何让企业已有的知识产权“活起来”,从躺在橱柜里的文件,变成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是摆在企业面前的重大课题。
专利申请人是向专利局提出就某一发明或设计取得专利请求的当事人。申请人可以为单位、也可以为自然人。
专利发明人是指对发明创造的实质性特点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发明人只能是自然人。
拥有优质知识产权的企业,在同行竞争中,会占据主动权和制高点。因为这些知识产权,能解决行业痛点,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另外,企业也可以通过转让和许可知识产权,为企业获取大量的利润。
调查显示,欧美国家的高科技企业,其通过转让和许可知识产权获取的收入,有的能占企业收入的八九成。譬如美国高通公司,其收入构成中高达80%,源自专利转让和许可。IBM每年的知识产权收入也多达10亿美元左右。
伴随经济机构调整与产业的转型升级,企业各项投入不断增大,对资金的需求愈发强烈。而中小微企业受限于自身规模和实力,传统的融资渠道显得越发“远水不解近渴”。这就需要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这一便捷途径,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数据,中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项目数量、贷款额度处于大幅增长趋势。2017年,全国专利质押融资总额为720亿元,同比增长65%;专利质押项目总数为4177项,同比增长60%。2018年,全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总额达到1219亿元,同比增长11.8%。
这些数字充分说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已成为趋势,并得到空前的重视。虽说,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可以做到像华为那样在业内独步全球,但至少要掌握一到两项核心知识产权,否则无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